夏天的番茄酸酸的,是胃口大開的好幫手
這道私房料理起源於幾年前的某一天
那日我心血來潮,突然想來碗番茄醬炒飯。那種兒時的回憶:酸中帶甜,甜中帶酸⋯⋯說到這兒,我的流口水又流下來了。幻想了許久,終於到了煮飯時間,可是打開冰箱,卻連個番茄醬的影都找不著,原來奶奶昨天早已全拿去做她的手路菜(台語謝謝)。著急的當下,突然發現冰箱裡昨天才買回來的聖女小蕃茄,於是心想,死馬當活馬醫吧,來自製一碗番茄醬,因為我非吃番茄醬炒飯不可。
吃慣了自家做的純天然番茄醬後就把市售的番茄醬遺忘在遠方的角落,又再次的把自己的味蕾養的更刁鑽。
其實做一碗好吃的番茄醬一點都不難,淋在任何東西上都十分對胃。只要有心,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難怪有句諺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會不會扯太遠?這是國文課嗎)
這個配方(三人份)是我經過N年、上百次的試驗後認為最簡單,但也是最美味的配方之一
番茄醬:
番茄 .............. 4 顆(我用好市多的加拿大進口的羅馬番茄)
洋蔥 .............. 1 顆
檸檬 .............. 1 顆
大蒜 .............. 2 瓣
嫩薑 .............. 2 片
九層塔 .......... 少許
(備料+烹煮約 30 分)
將所有的食材洗淨後,先把洋蔥切成小丁(不用到末)
廚房小撇步 之 洋蔥切丁教學
最快,也是最方便的方法是先將洋蔥對切,去尾不去頭
平向切三刀(刀子與沾板盛水平狀)、橫向切數刀(刀子與自己平行)、再縱向切成丁(刀子與自己垂直)
接著,把檸檬榨出汁、薑切末、九層塔保留幾片較漂亮的葉片做最後裝飾,其餘的也切成末、除去番茄的蒂頭,將它們切成塊狀
廚房小撇步 之 切番茄教學
去除蒂頭
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就是用一把小刀,在蒂頭周圍繞一圈,就能輕鬆且不浪費的除去蒂頭喔
切塊不流汁
仔細觀察的話,番茄上都有至少兩條的線。只要照著線切,就能完整的保留番茄的汁水,不會殘留於沾板上
廚房小撇步 之 剝蒜頭教學
若不是太在意蒜頭的外觀,可以利用刀體輕拍蒜頭,將其稍微拍裂。就能輕輕鬆鬆地撥去蒜頭的外衣。
如果很喜歡吃蒜頭,可以將它們切成末(拍扁切很快)。我保留了它們原始的形狀,這樣煮好後就能輕鬆挑出。
食材都備好後,就能開工了!
轉大火(比較快)將鍋子燒熱,接著倒入適量的油(我用橄欖油),再把火關小(放入番茄時才不會被噴成花臉貓喔)
放入番茄,將它們炒至軟但形狀完整的狀態(番茄稍微炒過後會更紅、顏色更漂亮喔)
取一果汁機,將炒好的番茄倒入其中,以低速攪打 5—10 秒(依個人喜好決定番茄的大小),打成蕃茄糊
過程一滴水都不要加
接著,利用炒蕃茄所殘留於鍋底的油炒出薑和蒜頭的香氣(洋蔥可炒、可不炒)
於同一鍋,倒入打好的蕃茄糊和切丁的洋蔥
以中小火烹煮,不時地用湯勺攪拌,避免臭火搭(台語謝謝)
20 分鐘後,水分應會減少 1/3,此時的洋蔥呈現透明狀
當湯勺能在番茄糊中留下紋路(如下圖)就能開始放調味料
倒入先前榨好的檸檬汁、加入些許的鹽(喜馬拉雅山玫瑰鹽),若口味偏甜,可以加入少許的糖或味醂
續煮 1 分鐘讓少許的檸檬酸轉為香氣(不要久煮不然檸檬汁會不酸喔)
最後,放入九層塔末,攪拌約 10 秒後熄火,番茄醬就完成了(顏色是不是很美?)
如果想淋在麵上,可以趁番茄醬在熬煮的同時,燒一鍋開水,水滾後加入約一茶匙的鹽(這樣麵條比較不會吸水)和油(麵條會較有光澤)
滾水下麵,將麵條煮至喜歡的軟硬度後撈起
開飯啦!!!
簡單的擺上兩片九層塔葉後就能美美的上桌
喜歡丸子(IKEA 義式蔬菜丸)的也可擺放數顆
這道私房料理是不是簡單又美味呢
*若使用本文內容,請務必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