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去年因為家人生病,全家的年夜飯可以說是吃的哩哩落落。自從挑起了煮飯的重擔後,我時不時地突發奇想,喜歡變化一些菜色讓家人在家裡能吃得安心又美味。
這次除夕夜圍爐就決定吃火鍋,當然啦,從湯底到配料都是自己一手包辦,所以特地先做一下丸子試試手感,也順便確定一下味道。其實在外面蝦丸子並不是這麼常見,都是魚丸或是貢丸居多,但是要吃到完全無化學添加物的可說是少之又少,即使打著純天然,有時也只是騙局一場,唯有自己動手做之後才會知道...外面真的加很多
其實要做出接近外面的口感並不難,努力的摔打也能造就一番成就。
鮮蝦丸子:
草蝦仁 ............ 15 尾
蔥花 ................ 適量
豆薯 ................ 適量(切成末,荸薺也可以)
*蝦子可以選有帶殼的,殼剝下來可以熬蝦湯
調味料:
鹽 ................. 1/2 湯匙
糖 ................. 1/2 湯匙
蛋白 ............. 1 湯匙
米酒 ............. 1 湯匙
太白粉 .......... 1 湯匙
白胡椒粉 ...... 1/2 湯匙
先將蝦子剝殼,去腸泥後用廚房用紙巾壓乾,然後用刀體(就是刀子平放時的那一面)將蝦子拍成泥狀,放入鹽和糖後摔打約 100 下直到蝦泥看起來充滿黏性
蝦子若用墮的吃起來會死硬,因為它的神經和食物鏈被破壞了
拍成泥的蝦子不會散散的,摔打時很容易成團,不會四處飛濺
摔打的多寡決定蝦丸的口感!(越多越Q彈)
接著加入剩餘的調味料(太白粉、白胡椒粉、蛋白、米酒),可以繼續用手或是用湯匙將餡料攪拌均勻即可
拌好的模樣
熬蝦湯的方式按這裡
蝦丸可以用手擠成圓(像外面依樣超專業的)
我這次示範用兩隻湯匙的方式,要用成圓形很方便
用一隻湯匙挖取適量的蝦泥(喜歡大一點就挖多一點,小顆一點就用少一點),接著與另一支湯匙用交錯的方式(就是換來換去,嗯...是蝦泥換位子,不是湯匙)將蝦泥變成一顆圓球
放入熱湯中(煮滾後轉小火),全程以小火加熱的方式煮至蝦丸熟透即可起鍋
為什麼不能用大火?因為蝦子容易過老,湯也會因此變得混濁
煮熟的蝦丸會浮在湯上!
我最近的記憶力真的是一級棒。那天早上出門採買材料的時候特地買了小白菜,也跟菜販要了一些香菜,準備為我的蝦丸湯增添一點層次,誰知先是剝蝦殼,去腸泥,然後又是切料又是煮飯的(嗯,超忙,一邊做丸子一邊洗菜切菜...)最後要上菜時才發現!!!我忘了香菜和小白菜了。想著又要洗,又要切,又要燙...算了...反正好吃就好了
每個蝦丸都呈現天然的粉紅色,還有綠色的蔥花點綴
吃起來Q彈,還吃得到豆薯的脆和甜!太好吃啦
本食譜亦有刊登於 iCook 愛料理
*若使用本文內容,請務必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