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麵包這個故事要說就要從幾年前的某天開始說起:
那天,因為家裡突然多出一台當時正流行的麵包機,我心血來潮,決定來嘗試自己做麵包。其實,那不是我第一次自己做麵包。記得第一次,我光揉麵就花了兩個多小時。原因很簡單:缺乏經驗,所以麵粉加過多、手勢不對,導致揉好的麵團硬梆梆,一點彈性也沒有,更不用說發麵了。當然,用麵包機不用擔心麵團揉不好的問題,然而,自不量力的我,第一次使用麵包機就想做包餡吐司,因此在第一次發酵完後就將麵團取出,包入我調製好的餡料。咋知又是經驗不足惹的禍,在包餡時又因麵團稍稍黏手而撒上過多的手粉,抑制了酵母菌的發酵,使得麵團在二次發酵時幾乎無動於衷,烤起來的麵包也硬梆梆,超級扎實,大失敗。自從那次慘敗的經驗後,我大概一年內都沒有再次嘗試自己揉麵做麵包了。
直到幾個月前,我又心血來潮,決定再次挑戰做麵包這項大工程。看遍上百篇的文章和影片後,我鼓起了勇氣走進廚房,揉起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麵包。比起前幾年,我的揉麵技巧確實大大了提升,麵糰也都發得不錯。然而,不管我怎麼地改配方、揉麵技巧、或發麵時間和方式,烤出的麵包總是黏牙、稍硬,而且還有一股臭酵母味(好吧,我承認是我酵母選得不好。它真的是太臭、太臭、太太臭)
經過近乎上百次的失敗,我仍舊不放棄做麵包這項事業。為了完成我的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我訂了一台桌上型攪拌機,希望借助機器手臂來幫我圓這個夢。原本以為我與麵團將成為好朋友,咋之,我在前幾次的打麵糰的技巧上又失敗了,烤出來的麵包還是硬、黏牙,只差因為換了酵母的品牌所以少了那令人為之驚恐的臭酵母味。可是,一台攪拌機這麼貴,我總不能因此而放棄吧?
常光顧麵包店的我,突然想起每次都會看到的肉桂布里歐。捏起來特別柔軟,咬下去更是為之驚人。因此,我決定試做布里歐,希望它能開啟我的麵包之路。
上網搜尋了諸多配方,看了十隻手指頭也數不清的教學影片後,我選中了巧兒灶咖的超柔軟綿密布里歐。而原因呢?只因為我看到了一張組織看似超軟綿的吐司切片圖
試做了一次的結果:大大大成功!我終於做出了心目中的及格麵包了
布里歐風味好是因為加入了大量的奶油,然而,經過了第一次的試驗後,我稍稍修改了配方,也在其中加入了我獨有的創意,成就了一條屬於我獨一無二的布里歐椰棗奶酥吐司!
完美的配方(磅蛋糕模)如下:
麵糰:
高筋麵粉 ............ 100 g
蜂蜜/砂糖 .......... 12 g
鹽 ......................... 3 g
速發酵母 ............. 3.5 g (約 3/4 茶匙再多一點點)
雞蛋 .................... 1 個 (若重量不足 50 g,我會用液體補足;我建議用冰的雞蛋)
鮮奶/豆漿 ........ 20 mL
無鹽奶油 ................... 40 g (要用時需軟化至手指壓下有明顯痕跡)
好啦,廢話說夠了就開工吧!
器具:
桌上型攪拌機 ..... 1 台
電子秤 ................ 1 台
小碗 .................... 數個
量匙 .................... 1 付
麵糰切刀 ............ 2 個 (1個弧的,1個直的)
桿麵棍 ................ 1 支
玻璃保鮮盒 ........ 1 個
先將所有乾性材料(麵粉、鹽、酵母,包括蜂蜜)置入攪拌盆內
*小叮嚀:鹽和酵母放對角,不要讓它們直接接觸,因為會抑制酵母的發酵
材料都放好後裝上攪麵鉤,以低速將粉料先稍微拌勻(約 5—10 秒)
接著加入所有的液體(雞蛋、鮮奶/豆漿)
以低速攪至麵團成形(約 3 分鐘;此時的麵糰應該非常黏)
再以中速攪打至麵團能拉出一點點的薄膜(約 5—7 分鐘;此時的麵團也稍黏)
出現薄膜後就能置入全部已軟化至手指能留有痕跡並切成小塊的奶油
再以慢速打約 2—3 分鐘讓奶油完全融入麵團中
接著再以中速打約 8—10 分鐘使麵團呈現光滑狀,且薄膜的裂口呈平滑狀
湊近聞,麵糰還散發著一股淡淡的龍眼蜜香
*小叮嚀:打過頭的麵團會斷筋,而且無法挽回呦
將打好的麵糰滾圓(能夠讓麵團發酵的更好)
其實滾圓一點也不難,可是因為我的手無法一手掌握整個麵團,我用由下往上推的方式將麵團收口(捏成像蘑菇狀),既方便操作又收得漂亮
滾圓的麵團放入玻璃保鮮盒中,在上面撒上些許的水後蓋上保鮮膜,將其放在一個溫暖的空間(我用微波爐),室溫發酵 30 分鐘
在微波爐內放置一杯溫/熱水可以保持空間的濕度喔
30 分鐘後麵團會膨脹約 1.5—2 倍大
蓋上保鮮盒的蓋子後將麵團置入冰箱冷藏 8—12 小時(冰箱是一個超級抽水機,所以一定要密封,不然麵團會變得很乾燥)
長時間低溫發酵的麵團製作起來不僅方便,也能使麵包的風味更上一層
發酵好的麵團從冰箱取出在室溫回溫 10—15 分鐘
此時的麵團已近乎滿盒
喔喔喔,看這漂亮的組織
利用麵團切刀(弧的)將麵團移至桌面,拍出空氣後用電子秤將麵團平分成三等份(我的每份約 70 g),滾圓,然後用保鮮膜覆蓋
中間發酵 10—15 分鐘
麵團完全不黏手、黏桌才是正確的
將鬆弛後的麵團用桿麵棍桿成長條狀,一定要桿到底,擠壓出所有的空氣
利用三折法,將麵團左右對折後摺痕朝下
桿開,再次壓出氣泡後將麵團翻面(漂亮的面朝下,這樣捲起來比較好看)
包入餡料(椰棗奶酥餡,作法在最下方),然後由上往下桿捲將麵團擀捲起
餡料的包法將影響餡料的分佈
收口朝下,擺入土司模中
重複以上的做法,然後依序擺入模具中。
在每個麵團中留些許的間距(烤好的麵包會發得比較漂亮)
放入烤箱做最後發酵
與先前發酵方式依樣,在旁邊放一杯溫/熱水可以保持空氣中的濕度
依個人喜好決定最後發酵的時間 (40—80 分鐘不等)
我發 50 分鐘
若要做帶蓋的吐司,發到約 7 分滿時就將模具拿出烤箱做預熱動作
若要做山形吐司(我),發到約 8 分滿時才將模具拿出烤箱做預熱動作
若上下火的溫度是一致的,將烤箱以 170 °C 預熱 10 分鐘
10 分鐘後,麵糰已發到約 9 分滿
進烤箱囉!
*小叮嚀:模具要放在烤箱最下層喔
烤 20 分鐘即可出爐
若烤 10 分鐘時吐司上層已上色,就用一張鋁箔紙覆蓋表層,避免顏色過深
出爐後,先將吐司往桌上重摔兩下,然後脫模
通常出爐後的吐司都會以側身放置於網架上避免縮腰,可是若網架的縫隙不夠密,放涼後的吐司會有網架的痕跡
所以我都用一塊木板,上面鋪一條乾的布,將吐司放涼
這次烤的吐司雖說顏色深了些,形狀也有點像階梯,可是真的是超級柔軟啊
看這拉絲的側面,是不是很想咬一口?
又軟、又飽水,放在常溫兩天都 OK 喔
吐司剖面圖
包餡時有些懶惰,所以餡料分布得較不平均,可是一點也不影響它的美味啊
本場加映:
自創椰棗奶酥(無額外添加糖):
甜味完全來自天然椰棗乾
無鹽奶油 ............ 20 g
高蛋白粉(原味) ....... 15 g
椰棗乾(剪成小塊) ............... 3 個
器具:
小碗 ............. 數個
電動打蛋器 .... 1 個
電子秤 ........... 1 台
先將軟化置室溫(手指按壓可留下凹痕)的奶油用電動打蛋器角打成乳霜狀
倒入高蛋白粉和椰棗乾拌勻
攪拌好的奶酥餡會粉粉的,所以須先冷藏 1 小時將奶油冰硬
1 小時候從冰箱取出,再次地攪拌奶酥餡
因為奶油已冰硬,再次攪拌容易將椰棗乾分佈均勻
拌好後冷藏即可。要包入吐司時,先從冰箱拿出來約 10—15 分鐘使奶油稍稍軟化(較好操作)
此餡料也可當抹醬塗抹於吐司上再放入烤箱中以上下火 150 °C 烘烤約 5 分鐘
*若使用本文內容,請務必標明出處!謝謝